學齡前兒童的大腦處于發育最快的時期,因此,幼兒園戶外景觀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還應盡可能的有一些開發智力的功能,讓兒童在玩耍中認識世界。有很多研究和實例表明,人類有很多潛能在兒童小的時候不去開發,久而久之這種潛能就會慢慢弱化。如:雙目失明的人的聽覺,觸覺較常人來說要更發達。同樣,在兒童小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任憑他們的潛能慢慢的消失和弱化,因此多設計參與性強,有利于開發兒童智力的景觀小品是十分有必要的。
1.聽覺?,F代化的進程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遠離靜謐的鄉村,嘈雜喧囂的城市中很難聽到大自 然的聲音。兒童從小就不曾聽過微風吹過樹林,葉片相互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音。圖中的景觀小品不僅造型優美,還具有很強的參與性,使兒童在玩耍的過程中融入集體,增強理解力。
同樣是視覺,兒童對于音律的認識不僅僅來源于課堂,來源于五線譜,更加有效率的方式也可以是來源于玩耍,例如在幼兒園設計教室中布置的座椅,不僅僅為需要休息的孩子提供休息場所,還可以讓他們了解更多在拍打桌子不同的部位或不同的椅子,發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這種可玩性較高的景觀小品是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
2,觸覺。對于兒童來說,觸覺的鍛煉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玩耍的過程中熟悉不同物體表面不同的質感,對冷,熱,輕 ,重 ,光滑,粗糙等等這些有更加具象的認識,配合外觀奇特,顏色各異,形式不同的景觀小品增加兒童的參與性,如,在沙堆中布置色彩斑斕的不同材質構成的平衡木,兒童在玩耍的過程中,不僅對觸覺有所認識,而且還可以鍛煉他們平衡感。
3.視覺。研究表明,隨著人們的年齡增長,人們著裝的顏色也越來越趨向黑白灰,對于鮮艷的顏色往往避而遠之。兒童對于顏色的喜愛是沒有偏見的,他們喜歡各種各樣的顏色。景觀墻是常見的小品形式之一,如在景觀墻上挖出大小各異的圓洞,覆蓋上厚薄不同的顏色各異表面,這樣的景觀小品不僅顏色豐富,拍打他們也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學齡前兒童需要通過創建健康、豐富多變、參與性強、趣味性強的戶外空間來吸引兒童更多的到戶外空間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景觀小品作為戶外空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品質高低決定了兒童與戶外空間互動的品質。因此為了創造寓教于樂的高品質戶外空間,趣味性強、參與性好的景觀小品必須得到高度的重視。